首页 > 生活百科 >

关于卢瑟福的 alph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?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关于卢瑟福的 alph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?,跪求好心人,帮我度过难关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3 21:17:15

关于卢瑟福的 alph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?】1909年,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·卢瑟福(Ernest Rutherford)和他的学生汉斯·盖革(Hans Geiger)以及欧内斯特·马斯顿(Ernest Marsden)共同进行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——“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”。该实验不仅推翻了当时流行的“葡萄干布丁模型”,还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
实验背景

在卢瑟福之前,汤姆逊提出了“葡萄干布丁模型”,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球体和嵌在其中的负电电子组成。然而,这一模型无法解释一些实验现象,如α粒子在物质中的散射情况。

实验目的

通过观察α粒子(即氦核)穿过极薄的金箔时的散射情况,验证原子内部结构是否均匀,从而检验当时的原子模型。

实验过程与结果总结

项目 内容
实验者 欧内斯特·卢瑟福、汉斯·盖革、欧内斯特·马斯顿
时间 1909年
实验材料 α粒子源(如镭)、金箔、荧光屏、显微镜
实验方法 将α粒子束射向极薄的金箔,用荧光屏记录散射情况
预期结果 根据“葡萄干布丁模型”,α粒子应几乎不发生偏转
实际结果 大部分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;少数发生小角度偏转;极少数发生大角度甚至反弹

实验结论

1. 原子大部分是空的:大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金箔,说明原子内部空间广阔。

2. 原子中心有高密度的正电荷区域: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,表明存在一个质量大、体积小的正电荷核心。

3. 提出“原子核”概念:卢瑟福据此提出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,即“行星模型”。

实验意义

- 推翻了“葡萄干布丁模型”,开启了现代原子结构研究的新篇章。

- 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。

- 被称为“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实验之一”。

总结

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科学探索案例,它不仅揭示了原子结构的奥秘,也展示了实验在科学发现中的关键作用。通过这个实验,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理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