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知识 >

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,急!求大佬现身,救救孩子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6 01:20:05

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
《礼记·檀弓》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礼仪、道德、人生观等方面的言论与行为。其中“故事二则”指的是《檀弓》中两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,分别体现了儒家对孝道、仁义、忠信等传统美德的重视。

这两个故事分别是:

1. 曾子易箦:讲述了曾子临终前坚持更换病榻上的席子,强调人应守礼、重德。

2. 子游问丧:通过子游与孔子讨论丧礼的细节,体现了儒家对哀悼、孝道和礼仪的深刻理解。

以下为两则故事的原文与翻译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查阅与理解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故事名称 原文 翻译
曾子易箦 曾子寝疾,病。乐正子春下,曰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 曾子生病卧床,乐正子春来探望,说:“君子爱别人是用德行,小人爱别人只是姑息迁就。”
曾子闻之,曰:“吾过矣,吾过矣!夫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 曾子听后说:“我错了,我错了!君子爱别人是以德行,小人爱别人只是姑息迁就。”
吾尝闻之,君子不以利害义,不以义害生。今吾病矣,其可易乎?” 我曾听说,君子不会因利益而损害道义,也不会因道义而损害生命。现在我病了,难道可以不讲究吗?
于是,命弟子曰:“启予足!启予手!” 于是,他让弟子说:“打开我的脚,打开我的手!”
诗云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 《诗经》说:“小心谨慎,如同面临深渊,脚踏薄冰。”
今吾病矣,不能久矣,吾将死矣! 现在我病了,不能再拖了,我将要死了!
于是,命弟子曰:“易箦。” 于是,他让弟子说:“换掉这张席子。”
弟子曰:“夫子之病革矣,不可以动。” 弟子说:“先生的病情严重,不能动。”
曾子曰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吾得正而毙焉,斯已矣。” 曾子说:“君子爱别人以德,小人爱别人以姑息。我若能正直地死去,也就算了。”
子游问丧 子游问丧之礼。孔子曰:“称家之有无,以祭。” 子游问丧礼的仪式。孔子说:“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,进行祭祀。”
子游曰:“敢问何谓也?” 子游问:“请问这是什么意思?”
孔子曰:“大杖则走,小杖则受。” 孔子说:“遇到大杖就逃走,遇到小杖就接受。”
子游曰:“父母之仇,不与共戴天;兄弟之仇,不与聚族。” 子游说:“父母的仇人,不能与他同处一天;兄弟的仇人,不能一起聚集。”
孔子曰:“未之有也。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 孔子说:“没有这样的事情。自古以来人都会死,但没有诚信,就不能立足于世。”

三、总结

《礼记·檀弓》中的“故事二则”虽然篇幅不长,但寓意深远,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礼制、道德、生死观的高度重视。通过这两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:

- 曾子易箦强调了人在生命最后时刻仍需坚守礼节与品德;

- 子游问丧则展示了儒家对丧礼的规范要求,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。

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礼仪文化,也能启发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践行道德与责任。
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礼记·檀弓》其他篇章,可继续深入阅读或参考相关注释本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