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师表中引喻失义的义是什么意思】《出师表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,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朝廷的忠告。其中有一句“引喻失义”,是文章中的重要语句之一,常被后人讨论其含义。
一、
“引喻失义”出自《出师表》:“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愚以为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‘能’,故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帝之明,而亮之责也。”
在这段话中,“引喻失义”是诸葛亮用来批评当时朝廷中一些人引用典故或比喻时违背了原意,即“引喻”是指引用古人或前人的说法,“失义”则是指没有准确理解或曲解了原意,导致表达不当或误导他人。
因此,“义”在此处的意思是“意义”或“本意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释义说明 |
引喻 | 引用古人的言论或事例作为比喻 | 《出师表》 | 表达观点时借用历史或典故 |
失义 | 违背原意,曲解本意 | 《出师表》 | 没有准确理解或故意歪曲原意 |
义 | 意义、本意 | 古文常用义项 | 在此指引用内容的原本含义 |
三、结语
“引喻失义”强调的是在引用古人或典故时,必须尊重其原本的意义,不能随意曲解。这不仅是对语言表达的要求,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。诸葛亮通过这句话,既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担忧,也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出师表》其他句子的含义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