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师表中的通假字,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】《出师表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,内容恳切,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。在学习这篇文言文时,了解其中的通假字、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,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。
以下是对《出师表》中常见通假字、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通假字
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,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。
通假字 | 本字 | 释义 | 出处 |
帖 | 恬 | 安静 | “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”(“帖”通“恬”,意为安静) |
阙 | 缺 | 缺点 | “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”(“阙”通“缺”,指缺点) |
简 | 捡 | 挑选 | 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(“简”通“捡”,挑选) |
> 注:部分通假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,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真实含义。
二、古今异义词
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不同的词语。
古今异义词 | 古义 | 今义 | 出处 |
卑鄙 | 身份低微,见识短浅 | 人格低下 | 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。” |
顾 | 拜访 | 回头看 | “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 |
驱驰 | 奔走效劳 | 驱赶奔跑 | “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” |
布衣 | 平民 | 布制衣服 | 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” |
诚 | 实在、确实 | 诚实 | 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。” |
> 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发生了变化,学习时要注意语境。
三、一词多义
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。
词 | 义项 | 例句 | 解释 |
道 | 道路 | 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 | 道路,引申为情况 |
道 | 道理 | 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 | 道理,指责任 |
信 | 信用 | “愿陛下亲之信之。” | 信任 |
信 | 信物 | “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。” | 信物,指凭证 |
举 | 举荐 | “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。” | 推举 |
举 | 兴起 | “然后施行,必得奸邪。” | 兴起,指行动 |
亲 | 亲近 | “亲贤臣,远小人。” | 亲近,动词 |
亲 | 亲人 | “亲故多在南阳。” | 亲属,名词 |
>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,理解时要结合具体语境。
总结
《出师表》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,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。通过掌握其中的通假字、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,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,也能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。
希望以上总结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《出师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