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 关于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而成。其中“雍也篇”为《论语》的第六篇,内容主要围绕孔子对弟子冉雍(字仲弓)的评价与教诲展开,同时也涉及仁德、君子之道、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内容。以下是对《论语·雍也篇》原文及翻译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内容概述
《雍也篇》共28章,内容多为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,反映了孔子关于仁德、礼制、修身、治国等思想。本篇重点在于强调“仁”的重要性,以及如何通过修养和实践来达到君子之德。同时,也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怀与教导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章号 | 原文 | 翻译 |
1 | 子曰:“雍也可使南面。” | 孔子说:“冉雍可以担任一方的长官。” |
2 | 仲弓问仁。子曰: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 | 冉雍问什么是仁。孔子说:“出门如同会见贵宾,役使百姓如同举行重大祭祀。自己不愿意的事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在国家中没有怨恨,在家中也没有怨恨。” |
3 | 子曰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” | 孔子说:“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德,其他弟子只是偶尔做到罢了。” |
4 | 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 | 孔子说:“颜回真是贤德啊!吃一碗饭,喝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巷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忧苦,而颜回却乐在其中。颜回真是贤德啊!” |
5 | 子谓子夏曰:“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” | 孔子对子夏说:“你要做一个有德行的儒者,不要做只知书本、不知实践的儒者。” |
6 |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 | 孔子说:“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,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。” |
7 | 子曰: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” | 孔子说:“资质中等以上的人,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;资质中等以下的人,则不能告诉他高深的道理。” |
8 | 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 | 孔子说:“立志于道,依据于德,依靠于仁,游历于六艺之中。” |
9 | 子曰:“吾与点也!” | 孔子说:“我赞同曾点的说法!” |
10 | 子曰:“泰伯,其可谓至德也已矣!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。” | 孔子说:“泰伯可以说是道德最高的人了!三次把天下让给别人,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称赞他。” |
(注:此处仅列出部分章节,完整内容可参考《论语·雍也篇》全文)
三、总结
《论语·雍也篇》集中体现了孔子对“仁”的重视,以及他对弟子的期望与教导。通过本篇内容可以看出,孔子不仅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,还注重实践与内心情感的统一。他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,以礼制规范行为,同时鼓励人们追求学问与艺术,全面发展自身。
此外,孔子对不同弟子的因材施教也体现在本篇中,例如他对颜回的赞赏、对子夏的提醒,都反映出他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论语·雍也篇》的详细内容或相关解读,建议结合权威版本进行深入研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