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红楼梦》里凤姐和巧姐的判词?】《红楼梦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,不仅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著称,更以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命运安排引人深思。在书中,人物的命运往往通过“判词”来暗示,而其中尤以王熙凤和贾巧姐的判词最为引人注目。
王熙凤,是荣府中最具权势与手段的女性之一,她精明强干、机敏过人,却也因心狠手辣、贪图利益而最终走向悲剧。她的判词为:
“凡鸟偏从末世来,都知爱慕此生才。一从二令三人木,哭向金陵事更哀。”
这四句诗看似简单,实则暗藏玄机。第一句“凡鸟偏从末世来”,“凡鸟”合起来是“凤”字,点明了王熙凤的身份。而“末世”则暗示她在贾府衰落之际登场,注定无法扭转大局。第二句“都知爱慕此生才”,道出她虽有才华,却也招致他人嫉妒与怨恨。第三句“一从二令三人木”,历来解释不一,但普遍认为指的是她一生中经历的三段婚姻或三种命运:先是依附贾琏,后被冷落,最后被休弃。最后一句“哭向金陵事更哀”,则预示她最终流落他乡,结局凄凉。
而贾巧姐,作为王熙凤的独女,自幼娇生惯养,却在家族败落后沦为贫苦之女。她的判词为:
“势败休云贵,家亡莫论亲。偶因济刘氏,巧得遇恩人。”
这首判词简短却意味深长。“势败休云贵”表明当家族衰落之后,昔日的尊贵身份已无足轻重;“家亡莫论亲”则揭示了人情冷暖,亲人之间也可能疏远。后两句“偶因济刘氏,巧得遇恩人”,则说明巧姐在危难之时因曾帮助过刘姥姥,最终得以被救赎,脱离苦海。
这两首判词不仅反映了人物的命运轨迹,也体现了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。王熙凤的悲剧源于她的聪明才智未能改变自身命运,而贾巧姐则在绝境中因善行得到回报,展现出一丝希望。
总的来说,《红楼梦》中的判词不仅是对人物命运的预言,更是对人生无常、世事变迁的深刻写照。王熙凤与贾巧姐的故事,正是这一主题的生动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