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洛阳亲友如相问他的亲友是问的什么】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是唐代诗人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的名句。这句诗流传千古,不仅因其优美的意境,更因其中蕴含的深情与高洁品格而被广泛传颂。然而,很多人对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中的“亲友”究竟是谁、他们究竟在问什么并不清楚。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,并通过加表格的形式,清晰展示答案。
一、诗句背景与含义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出自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,全诗如下:
> 寒雨连江夜入吴,
> 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> 洛阳亲友如相问,
> 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宁(今南京)丞期间,送别友人辛渐时所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,但仍保持清白正直的操守,不为世俗所染。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一句,字面意思是:“如果洛阳的亲友问我怎么样”,但其背后隐含着更深的情感和意义。
二、为什么是“洛阳亲友”?
王昌龄当时任职于江宁(今江苏南京),而“洛阳”则是他家乡或旧居所在地。因此,“洛阳亲友”指的是他在洛阳的亲人或旧友。这些亲友可能对他有深厚的感情,也关心他的近况。
三、“亲友是问的什么”?
“亲友是问的什么”这一问题,实际上是在问:当亲友得知王昌龄被贬后,他们会关心什么?根据诗的语境和诗人的心境,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:
问题 | 答案 |
亲友关心的是什么? | 王昌龄的处境、心情、是否安好 |
亲友是否知道他被贬? | 可能已知情,因为他是知名诗人,消息传播较快 |
亲友是否担心他的遭遇? | 是的,作为朋友或亲人,自然会关心他的命运 |
亲友是否会理解他的选择? | 有可能,因为王昌龄为人正直,亲友可能尊重他的操守 |
亲友是否希望他改变态度? | 不一定,更多是希望他平安 |
四、总结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这句话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丰富的情感。它不仅是诗人对亲友的思念,更是他对自身处境的一种回应。在被贬的困境中,他没有怨天尤人,而是以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的高洁形象示人,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、坚守本心的精神风貌。
“亲友是问的什么”其实不仅仅是对现实问题的询问,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探问。这种情感的交流,正是古诗词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。
结语: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通过对诗句的解读,我们不仅能了解王昌龄当时的处境,也能感受到他对友情、亲情以及个人操守的珍视。这种情感跨越千年,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