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矍铄是什么意思】“矍铄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形容人精神饱满、容光焕发的样子。这个词多用于描述老年人,表示他们虽然年纪大了,但依然精力旺盛、神采奕奕。
一、词语解析
- 拼音:jué shuò
- 词性:形容词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太后曰:‘吾自念老母在堂,不敢不敬。’遂称病不出,时年五十二,犹能起居如故,神采矍铄。”
- 释义:形容人精神好,面色红润,有活力,尤其指老年人仍显得健康、有精神。
二、使用场景
使用场景 | 举例说明 |
描述老人状态 | “他虽年过七十,但精神矍铄,走路都带风。” |
赞美他人精神面貌 | “你今天看起来特别精神,真是矍铄得很!” |
文学作品中 | “老将军戎马一生,如今依旧目光炯炯,矍铄不减当年。”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精神抖擞、神采奕奕、容光焕发 |
反义词 | 萎靡不振、无精打采、面黄肌瘦 |
四、总结
“矍铄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,主要用于形容人在精神和体态上的良好状态,尤其是对老年人的赞美。它不仅传达出一种健康向上的形象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老当益壮”的推崇。在日常交流或文学创作中,合理使用“矍铄”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jué shuò |
词性 | 形容词 |
出处 | 《后汉书》 |
含义 | 形容人精神饱满、容光焕发 |
使用对象 | 多用于老年人 |
近义词 | 精神抖擞、神采奕奕 |
反义词 | 萎靡不振、无精打采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