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古语说的是什么意思】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是一句源自《论语》的经典古语,常用于表达对某些行为的强烈不满或愤怒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八佾》,原文为:“孔子谓季氏:‘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’”
一、
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字面意思是:“如果连这种事都能容忍,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?”
这句话表达了说话者对某种行为的极度不满和愤怒,认为这种行为已经触及了道德或礼法的底线,无法被接受。
在古代,“八佾”是天子才能使用的舞蹈规模,而季氏作为大夫却擅自使用,这是严重违反礼制的行为。孔子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,认为这种僭越行为是不能容忍的。
现代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对某些行为或事件的极度愤怒,比如对不公、背叛、欺压等行为的强烈反感。
二、表格形式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论语·八佾》 |
原文 | 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” |
字面意思 | 如果连这种事都能容忍,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? |
本意 | 表达对僭越礼制行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|
现代用法 | 形容对某些行为或事件的极度愤怒或无法容忍 |
背景故事 | 孔子批评季氏擅自使用天子才有的礼仪,认为这是大逆不道 |
引申含义 | 对道德、法律、秩序的挑战无法被接受 |
三、结语
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不公、失德或越界行为时,要有原则、有底线,不能一味忍让。这句话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在生活中深思与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