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耄耋是啥意思】“耄耋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形容年老的人。它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使用,但具体含义略有不同。下面将从字义、用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耄耋”一词源自古代对老年人的称谓,最早见于《礼记·曲礼》:“七十曰耄,八十曰耋。”意思是:七十岁称为“耄”,八十岁称为“耋”。后来,“耄耋”逐渐被合用,用来泛指高龄老人,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,表达对长寿者的尊敬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耄耋”虽不常用作日常口语,但在诗词、文章、祝福语等场景中仍常见,如“祝您福寿安康,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”。
此外,该词也常与“期颐”并用,表示百岁老人,如“耄耋期颐”即指长寿至百岁。
二、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耄耋 |
出处 | 《礼记·曲礼》 |
字面含义 | “耄”指七十岁,“耋”指八十岁 |
合用意义 | 泛指高龄老人(多用于七十岁以上)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文学、祝福语、正式场合 |
文化意义 | 表达对长寿者的尊重与祝福 |
常见搭配 | 耄耋之年、耄耋期颐(百岁) |
是否常用 | 不是日常口语,多为书面语 |
三、结语
“耄耋”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词汇,承载着对长者敬重的情感。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被直接使用,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。无论是用于写作还是祝福,都能增添一份典雅与温情。